您说在的位置:2018福建文化创意 > 创客风采 > 正文

“锔瓷”手艺 绝活未绝

2019-07-29 15:43:33 来源: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:陈朝兰

王建榕在专心致志地锔瓷。

在事事都追求圆满、完美的当今社会,所有人似乎都在为达到“完美”的状态而不懈努力。但有时慢下脚步,换个角度思考问题,“残缺”也未尝不是一种美。

锔瓷,“残缺之美”的一种典型。通俗来说,锔瓷就是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“锔子”,把打碎的瓷器再修复起来的技术。

古时,每当一件瓷器破碎后,留着无用,弃之可惜。匠人们经过艰苦的摸索实践,总结出一套合理的锔瓷技艺,很快被老百姓接纳。由于采用锔瓷修复后的器物牢固耐用,像笔洗、茶具等容器可做到滴水不漏,被称为“锔瓷无痕”。中国有句古话,“没有金刚钻,别揽瓷器活”,这说的就是“锔瓷”这门手艺。在宋朝名画《清明上河图》里,也可以看到街边“锔瓷”的场景。

如今会锔瓷的手艺人少之又少。但在福安中心城区,就有这么一位85后小伙,闹中取静,沉下心来,去发现破碎瓷器之美。

王建榕现在福安经营一家儿童摄影工作室,他懂设计,对事物的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。

“锔缸、补鼎,锔缸、补鼎……小时候在福安的街边巷尾,偶尔还能听到这样的声音。但是现在这门手艺在福安几乎消失了。”王建榕说,锔瓷最初是为谋生而产生的一门手艺。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,承载着几代人的美好记忆。然而,生活水平提高后,瓷器坏掉了可以再买新的,锔瓷这一行当便没了市场。

时代向前发展,传统民间技艺却慢慢在消失,王建榕感到十分可惜。几年前,喜欢茶与老瓷器的他,偶然的一次机会接触到了锔瓷,于是通过网上自学,以及请教其他手艺人,很快掌握了基础的锔瓷技术。

“瓷器修复是一门会让人上瘾的艺术,越了解陷得越深,越能发现其中的乐趣。”除了锔瓷,王建榕还自学了“金缮”。金缮,与字面意思相同,意为用金修缮,即把破损的器物用大漆作为黏合剂和塑型剂重组,将金粉或者金箔贴于表面,稍做设计,使之与其器物本身的气质相符合,焕然新生。

经过数年苦练,王建榕的技艺越发纯熟精湛,在修复好瓷器的基础上,还融入了许多自己的创作。很多人带着破碎的瓷器慕名前来,希望可以给予心爱之物“第二次生命”。

“现在很多年轻人会选择逛街、吃饭、看电影来消磨时光,但我更喜欢一个人研究这些瓷器。”王建榕说,“客户找我修复的器物,通常都是很贵重或是跟了他们大半辈子、充满回忆和感情的,所以把瓷器修复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。”

王建榕的身上有着大部分同龄人没有的沉稳,平日里除了摄影,其余时间都在研究瓷器修复。对他来说,锔瓷、金缮是一次艺术创作,也是一种情感的修复。每一次创作既是跟历史的对话,也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。

今年4月,王建榕参加闽台匠人大会,荣获“闽台优秀匠人”称号。他希望通过参加各种对外学习交流活动,不仅可以提升自身技艺,也让锔瓷、金缮这门老手艺得到更多人的关注,同时向人们传达它背后所蕴含的惜物精神和在残缺中求得美、在无常中恪守对美好向往的生活态度。

指导单位: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、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、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福建省教育厅、福建省科技厅、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、福建省广播电视局、福建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
承办单位:东南网
展示媒体:福建日报、东南网、新福建、海峡网、闽南网
组委会办公室:东南网  电话(传真):0591-87095173   官方网站:whcy.fjsen.com
地址:福州市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楼二楼  官方微信公众号:福建文化创意(FJ-WHCY)